拿到北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后,他说读博是一场思想实验…
编者按:
宋恒旭,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8级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今年7月,宋恒旭的毕业论文《金融摩擦、企业异质性及不确定视角下的货币政策研究》获评202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该论文的指导教师为王鹏飞教授。这是北大汇丰学子首次荣获这一殊荣。
2023年毕业季,宋恒旭接受“南燕新闻社”专访,表达了对导师、学院的感谢,讲述了自己在深研院的所学所感,分享了自己在南燕攻博期间对学术科研、学生工作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思考、收获与经验。本文收录了宋恒旭采访内容,希望能帮助更多学弟学妹在逐梦道路上永葆初心、勇敢前行。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证书
1
印象南燕:邂逅北大深研院
是一场幸运的“偶然”
1. 宋恒旭学长好,您还记得当初为什么选择来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吗?
我本科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受到本科系中偏向数理体系的经济学训练和较为浓郁的学术氛围的影响,在大二、大三的时候我便萌生了读博士的念头。话说起来,能够来到北大深研院也是一场幸运的“偶然”。2018年恰逢诺贝尔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先生来到北大汇丰创办第一届萨所宏观经济方向的博士项目,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也得到了系里老师的鼓励和推荐,于是重点参与了该项目的保研面试,从而与北大深研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宋恒旭在汇丰商学院的照片
2. 在宋学长眼中,您会如何评价自己所在的汇丰商学院?
汇丰商学院(PHBS)在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创办,本身就是北大精神引领潮流最重要的一种体现。PHBS致力于经济、金融、管理的前沿学术研究,努力建设成世界一流商学院,其在建设之初就与大湾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创新”成为了汇丰商学院的一个重要特色。对我而言,PHBS在博士项目中请萨金特先生亲自设计培养方案、聘请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前沿教学、注重国际化视野等,都是其“创新”的体现。此外,“商界军校”的教育理念也是其一大重要特点。
3. 在“商界军校”汇丰商学院攻博是怎样的就读体验?
表面上看,汇丰作为“商界军校”,是真的带我们博士生全程参与了入学军训、体质训练、综合素质拓展等等一系列活动。而从本质上讲,“商界军校”其实是更在乎于对人格的完善。对于读博士、搞科研的人来说,可能很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陷阱之中,也很容易“钻牛角尖”,甚至会被一些人误解为“书呆子”。而在汇丰读博士,我有机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素质拓展活动,我觉得人生确实更加丰富了,也慢慢学会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会了表达和沟通。
霞光中的汇丰大楼
4. 汇丰商学院的全英文授课与国际化办学模式对学长来说有何种意义?
的确,国际化办学是汇丰的又一大特点。汇丰致力于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大湾区的经济建设献策献力,汇丰在教学模式上对接国际,符合大湾区国际交流合作的需要。如何搭建起国际化模式和国内经济学科之间的桥梁,也成为我们这一批人应该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历经五年的学习,我非常感谢汇丰能够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这种“特立独行”真的使我成长了许多,使我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在未来我也会积极地助力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沟通桥梁,如果有幸能成为建设大湾区的一员、成为“意义”本身,我也深感幸运。
2
学术深耕:经济学是一种曼妙的思维实验
1. 宋学长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经济学进行学习和研究?
读高中的时候,我是一名理科生,但其实我的文科也很好。相比纯理科来讲,经济学少了一份探索天机但可能求而不得的执拗,多了一份对社会洞察中的人文关怀。说句实话,如果做纯数学或纯物理,对我来说就仿佛只有一边的大脑在工作,难以开足马力;而将数学模型、统计方法和经济直觉结合起来,则是一种曼妙的思维实验,为我打开了一扇理解世界的窗口。
2. 学长读博的出发点和动力是什么?您认为读博需要哪些条件?
我认为读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自我的过程。实不相瞒,最开始读博的时候,有可能是出于一些“既然能学会,就能继续学”的“做题家”心态,缺乏特别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很多问题其实是我在读博期间才逐渐去慢慢探索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深化了对自我的认知。而读博的动力,于我而言可能就是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吧,或者说,现实压力和自我洗脑吧(笑)。
至于读博的条件,在面试的时候学校和老师都会比较关注硬性条件比如课业成绩、发表情况、研究经历等。但可能一些软性条件对个体来说也是更重要的。比如读博期间可能收入不高、容易产生精神内耗等等,这个时候自己的性格是否能够做到严谨而不严苛、执著而不执拗?自己在遇到挫折时身边能不能有合适的环境支持你读下去?以及自己读博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想清楚这些,或许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弯路。
3. 还请宋学长通俗地为我们介绍一下您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现实意义?
我的博士论文主要是从几个目前比较前沿的宏观金融视角如金融摩擦、企业异质性和不确定性来研究货币政策的的时期效应、结构效应及具体应用。古典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政策是无效的,但现实情况显然不是,而现代货币非中性的政策调节依据主要建立在新凯恩斯为代表的宏观框架下。但目前的框架考虑的因素还不完善,比如对金融摩擦、企业异质性的探讨还不足,因此,在时期和结构层面的结论还不完全。更重要的是,这套框架应用于中国的具体货币实践时也需要一定的完善和修补,比如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储备与金融制裁等问题。我的文章主要进行了一些基于货币非中性框架的理论探讨和完善以及一些具体的中国实践。
4. 在科研道路上宋学长有没有遇到过棘手的难题,是怎样解决的呢?
对我个人而言,可能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相关理论推导不出来,读文献也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和导师讨论时候观点又发生分歧。这个时候就可能遇到了让人“怀疑人生”的瓶颈期。其实这个时候可以先暂时性放下这个问题,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对于整篇文章要阐述的内容是否重要。如果不重要,那么就可以先跳过,再慢慢寻找解决办法;如果很重要,此时应当仔细梳理逻辑,然后找自己的同学和师兄师姐详细讨论,同时再慢慢与导师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统一的观点。
5. 宋学长在攻博期间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包括多次参加国家级课题项目、发表多篇SSCI论文,以及新近获得的“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吗?
对于大部分青年学者来说,发表SSCI论文、参与课题项目都是做科研的必经之路。我也认识很多非常优秀的青年学者,初出茅庐就发了顶刊,相比之下,我依然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努力的地方。我个人的一些小建议是,对于刚入门的博士生来说,可以先从一些小的项目开始,学习积累一些经验,同时,对于自己导师以及与自己方向相近老师的项目,也要抱着学习的心态积极参与。发表论文也是如此,从一个论文早期的idea开始,要不断地深耕,多和导师和合作者沟通交流、积极推进。
另外,我觉得做科研“坚持”是最重要的。写论文从构思一个雏形开始,中间会遇到瓶颈期,还要经过论文的评审修改,完整走一遍历程是很需要耐心的。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既要根据导师和评审的意见认真反思、不断完善,又不能患得患失、踌躇不前,只有持之以恒地不断打磨,最终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做项目也是一样,申请项目、参与项目、完结项目一套流程下来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唯有不忘初心、坚持学习,才能在科研项目中不断攻坚克难,实现突破。
3
外观内省:自我认知与欣然悦纳
多种可能性
1. 宋学长在保持优秀课业成绩的同时,还担任过党支部、团支部以及学生会的相关职位,您觉得学生工作、学校课业对您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帮助吗?您如何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认为学生工作和学校课业对我做科研都是有正面影响的。实不相瞒,从本科期间我开始尝试参加学生工作,最开始只是追求一种跳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新鲜感,培养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但后来逐渐发现,很多职位需要接手一些非常难处理的“烂摊子”,此时责任感就非常重要。“感悟并学会承担责任”,这是我在学生工作中收获的,它对我以后的工作帮助甚多。
关于课业和科研,两者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但总体应该还是正相关的。我认为,课业成绩是基础,它标志着你学了一套方法论,而科研成果则需要对这套方法论进行正确的应用。但是,做科研、写论文还需要抓住本质观点的能力,这是课堂上很难学到的,所以,我认为论文成果应该是课业的延拓,不应特别拘泥于课业,但更不能放弃课业。
最后,关于三者的关系,我觉得应该保持一个良性的平衡关系。在研究生期间参加学生工作固然好,但具体的量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合理安排。适度的学生工作和志愿活动是研究生生活的一种必然,对个人的学业和科研都是有促进作用的,同样,学业成绩是一个学生的基础,也不能落下。对于一个想要做科研的人来说,参加适度的学生工作和维持良好的学业成绩都是有必要的。
宋恒旭生活照
2. 对于研究生生涯的规划,您有什么意见建议吗?您觉得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是否与当初规划的相一致?
早点规划的确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的。对于目标比较明晰的人,还是应该尽快早点规划,比如一年级就要想清楚研究方向,二、三年级就要开始持续产出,四年级以后就要对就业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甚至,要不要读博,如果一开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比较全面的信息思考清楚,是可以极大提高人生的幸福度的。但我觉得,在二十多岁这个阶段,目标特别清晰的年轻人可能终究还是少数,更多的人可能需要依靠一场不经意的试炼来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因此,如果不是特别在乎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按部就班地打卡,那走一点点弯路可能也无妨,只要能够欣然悦纳就可以了。我的博士生涯自然地,也是被疫情打断了很多,如今的规划和疫情前的设想自然也有很大出入。好在未来还能在学术圈多呆一呆,虽然节奏有所出入,但总体方向还是一致的。
3. 读博期间,宋学长您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读博期间最大的收获,无疑是“对自身更为清晰的认知”。比如说看清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包括研究哪个领域的理论、未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些对人生的把握其实是在读博过程中逐渐了解、确认的。现在的我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能力的上限和下限、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是什么、自己承担了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自己又将如何掌舵自己的人生。于是乎,很多时候可能自己不在乎收获了多少了,而更在乎付出了多少。尽管从事很多工作都可能使人生开悟,但读博无疑是一场最肆意的思想实验,让人更能产生自我反省,更在乎内在的东西。在我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之后,我也能更好地将自己的所学反馈于社会。
4. 宋学长即将就职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对于想要进入高校工作的师弟师妹们,有什么意见建议和经验分享吗?
关于找教职,确实也有许多琐碎的经验可以分享。但从大趋势来看,教职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是在逐年增加的,背后的核心逻辑还是供求关系。此外,教职市场还是高度不对称信息的市场,每年市场的行情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对于即将找工作的博士生,信息收集尤为重要,此时,建议参加集中性的招聘会如AEA、以及通过小组互助方式收集互联网信息,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把握市场大趋势和不对称信息的特点,或许就会对目前的高校教职市场有更多的理解。
5. 最后在离别南燕之际,宋学长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离别南燕之际,我想要感谢在一路上支持和关心我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而从我目前的研究经历来看,我的导师王鹏飞教授无疑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因此我要特别感谢他。如果没有他,我可能会对宏观问题侃侃而谈、也可能会对宏观模型苦思冥想,但将宏观模型与实际问题结合的能力将会大打折扣。正是他将我领入宏观理论的殿堂,使我能够用一套基本的、清晰完备的宏观理论框架去分析宏观问题。非常感谢我的导师王鹏飞教授,也祝福我的导师身体健康,学术长青!
宋恒旭博士(左)与导师王鹏飞教授(右)合影
编后语:
非常感谢宋恒旭同学接受本次采访活动,希望此次分享对未来想要读博以及想要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师弟师妹们有所帮助!在采访过程中,宋恒旭的平易近人与谦虚低调让人印象深刻,仿佛完美兼容了脚踏实地与锐意进取的学者气质。他表示自己即便在读博期间取得了些许阶段性的成果,但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未来的科研之路还很漫长,仍然需要努力学习、不断钻研。但以如此这般沉稳自持、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行科研之路,我们相信宋恒旭的未来定会更进一竿!
采编记者:王惠 丁楷锐
本期图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本期排版:南燕新闻社 逸杰
本期校对:南燕新闻社 怡宝
审核编辑:丁楷锐
审核发布:王可佳
近
期
发
布
图说南燕历史 文续春天故事——南燕新闻社招新进行时!!
暑期实习实践征稿开始啦!深圳研究生院与北大融媒体中心共建全球传播学生创意实践基地正式启动!
南燕新闻社部门介绍 | 官微背后的神秘天团--新媒体部